阿史德与回纥汗统

2014-01-15 09:50 阅读(?)评论(0)

阿史德与回纥汗统

——乌古斯钦察研究札记之六
 
1.在蒙元时期的畏兀儿世家之中,岳璘帖穆尔家族是较为著名的一支。高昌畏兀儿国主巴而术阿而忒亦都护斩杀西辽少监归顺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其主谋正是岳璘帖穆尔之兄仳俚伽帖穆尔[1],后者也因此被亦都护封为“仳俚杰忽底”[2]。岳璘帖穆尔及其后代渐次汉化,其孙偰文质一支以“偰”为姓,竟成为元代著名的科第世家[3],其祖先记忆则上溯到唐代的后突厥名相暾欲谷,并称暾欲谷子孙在后突厥亡后留居漠北故地,接受回鹘统治,遂世相回鹘,为其国中贵族。元代文人欧阳玄为其撰写的家传开首如下[4]:
   偰氏,伟兀人也。其先世曰暾欲谷,本中国人,隋乱,突厥入中国,人多归之突厥部,以女婆匐妻默棘速可汗为可敦,乃与谋其国政,唐史突厥传载其事甚详。默棘速卒,国乱,婆匐可敦率众归唐,唐封为宾国夫人,而默棘速故地尽为回纥所有,暾欲谷子孙遂相回纥,回纥即今伟兀也。回纥尝自以其鸷捷如鹘,请于唐更以回鹘为号,伟兀者,回鹘之转声也。其地本在哈剌和林,即今之和宁路也,有三水焉,一并城南山东北流,曰斡耳汗,一经城西北流,曰和林河,一发西北东流,曰忽尔斑达弥尔,三水距城北三十里合流,曰偰辇杰河,回纥有普鞠可汗者,实始居之,后徙居北庭,北庭者,今之别失八里城也,会高昌国微,乃并取高昌而有之。
上述“默棘速”在唐史突厥传中作“默棘连”,即后突厥中兴君主毗伽可汗的名字。据此,则仳俚伽帖穆尔(仳俚杰忽底)及其弟岳璘帖穆尔家族为暾欲谷之后裔,且世为高昌回鹘国相。
 
2.在蒙元时期的畏兀儿世家之中,小云石脱忽怜是另一支影响较大的家族,与岳璘帖穆尔家族相比较,似乎权势更大,并且祖先也更为显赫。小云石脱忽怜之孙为哈珊,《元史》作阿散,其神道碑有如下记载[5]:
   公讳哈珊,畏兀人,世王高昌,在唐为回鹘。禄山之灭,史存功焉。后以神异禅今高昌王之远祖,而身相之。囗世其官,簪绂云仍未艾。逮高昌归我太祖皇帝,公之大父写云赤笃忽璘以本国兀鲁爱兀赤官实从来。
小云石脱忽怜之四世孙为亦辇真,其神道碑有如下记载[6]:
   臣溍谨按:公讳亦辇真,伟吾而人,上世为其国之君长。国中有两树,合而生瘿,剖其瘿,得五瘿儿,四儿死,而第五儿独存,以为神异而敬事之,因妻以女而让以国,约为世婚而秉其国政,其国主即今高昌王之所自出也。公五世祖之官为的斤必里杰忽提,译言智福大相也。四世祖小云失脱忽怜之官为吾鲁阿乌只,译言大臣也。父子俱从其国主来归于我。
上述“小云失脱忽怜”、“写云赤笃忽璘”俱为“小云石脱忽怜”之异译[7],“吾鲁阿乌只”则为“兀鲁爱兀赤”之异译[8]。据此,则小云石脱忽怜(写云赤笃忽璘)家族为前高昌回鹘王之后裔,后禅让于今高昌回鹘王室,遂世为其国相。
 
3.高昌回鹘王室究竟出于回纥何部,至今尚不明晰。不过,仅从漠北第二回纥汗国时期[足夹]跌部取代药罗葛部的情形来推测,药罗葛部似乎相当于回纥的“黄金家族”,其正统地位甚为牢固[9]。在这方面,高昌回鹘的族源传说颇可折射出若干当时畏兀儿人所自认为的汗统传承观念。汉文材料中,除上述2中的《亦辇真公神道碑》外,元代文人虞集所撰《高昌王世勋之碑》及《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也有类似的记载,其中提到高昌回鹘王室之祖先为“卜古可罕”,即树瘿中的第五儿,其后传三十余君有“玉伦的斤”数与唐人相攻战,唐人借和亲之机焚其“福山之石”,于是回鹘国内灾异连连,不得已乃西迁高昌。波斯文材料中,志费尼的叙述与此大同小异,只是增加了“卜古可罕”(Buqu Khan)与波斯古代传统中突朗(Turan)著名君主阿甫剌昔牙卜(Afrasiyab)为同一人的传说[10];稍晚的拉施特则采用了另一来源的传说,提到了畏兀儿人起源于哈剌和林山及忽惕-塔黑(qut-taq,即“福山”)之间的十条河与九条河地区,并详细列举了十条河的名称[11],显示出十姓主宰回纥的传统至此仍然十分深厚。从耶律大石将漠北古回鹘旧都称为“卜古罕城”[12]来看,“卜古可罕”很可能是漠北回纥汗国的统治部族药罗葛部传说中的祖先,将其解释为高昌回鹘国的建立者系出自九姓铁勒中的仆固/仆骨部[13]至少在这一点上难以自圆其说。另外,1中《高昌偰氏家传》中提到的“普鞠可汗”,当即“卜古可罕”,其始居地也在漠北色楞格河。联系上述材料可知,元代的高昌畏兀儿亦都护家族在祖先记忆上与漠北回纥汗国时代的药罗葛家族一脉相承,其族源传说实际上正是来自于唐代十姓回纥汗族药罗葛部之起源传说。
 
4.从2、3可知,小云石脱忽怜家族的祖先当出自药罗葛部之前统治十姓回纥的部落,而据本系列札记之一《薛延陀亡时回纥首领易统探微》及之二《十姓回纥、九姓乌古斯与九姓回鹘》可知,在药罗葛部之前统治十姓回纥的部落是回纥阿史德时健-菩萨部落,由此可得,小云石脱忽怜家族的祖先原来出自回纥阿史德时健-菩萨部落,正是在漠北薛延陀汗国覆灭暨第一回纥汗国创建之时,回纥的统治部族从阿史德氏转变成了药罗葛氏,后者即高昌回鹘亦都护之远祖。注意到仳俚伽帖穆尔的封号“仳俚杰忽底”与小云石脱忽怜父亲的官号“必里杰忽提”极其相似,俱为回鹘语“智福”(Bilge Quti)之音译,再从其事迹之时间、地点分析,若为不同二人而有如此巧合实难令人置信,因此,本文倾向于将其视为同一人,于是,这两大元代畏兀儿家族实为同一回纥贵族的分支,且同出于暾欲谷之后[14]。从小云石脱忽怜家族后裔之姓名及事迹来看,该家族始祖小云石脱忽怜随其父投归成吉思汗后,深得拖雷宠爱,其后随着拖雷系后裔入主元朝汗统,该家族也飞黄腾达,一度参与把持内廷中枢机要,并且多次随蒙军出征回回国(今中亚花拉子模)、哈剌张(今云南)等地,其本身也颇染回回风俗,即接受了一定程度的伊斯兰教影响——小云石脱忽怜之子八丹、之孙哈珊、阿里等都是常见的穆斯林人名[15]。然而史料中对小云石脱忽怜之父“的斤必里杰忽提”语焉不详,则很可能是受到窝阔台系与拖雷系斗争的影响,志费尼提到的意欲谋反的高昌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之子萨仑的(Salindi)及其主谋之一“仳理伽忽底”(Bilge Quti)在汉文史料中讳莫如深,该“仳理伽忽底”应即岳璘帖穆尔之兄仳俚伽帖穆尔,正因受此一事件牵连,在波斯史料中被腰斩的仳理伽忽底在汉文史料中仅仅记载为“殁”或“以疾卒”[16],其子小云石脱忽怜先已托庇于拖雷帐内,劫后余生,之后对其父之事迹及结局自会有所隐瞒,而其弟岳璘帖穆尔则依靠精通回鹘文字出任皇弟斡赤斤之师傅以周旋于元庭内外,相比之下,岳璘帖穆尔家族此后的发展更加趋于边缘化及汉化(儒化)[17],并出于忌讳刻意隐匿了与小云石脱忽怜家族的关系,又出于汉化的需要抹掉了“世王高昌”的祖先记忆,改奉“本中国人”、“为回鹘国相”且“讨安禄山有功”的暾欲谷作为祖先[18]。
 
5.从《暾欲谷碑》及汉文史料记载可知,暾欲谷为后突厥开国元老,并且其女为毗伽可汗之可敦即正妻,按照蓝突厥的传统,阿史德与阿史那互为姻族,共同构成突厥汗国的核心统治阶层[19],可汗必自阿史那氏出,而历代可敦也多出自阿史德氏。汉文史料记载了另一位后突厥开国元老阿史德元珍,关于此人与暾欲谷可视为同一人的看法至今仍争论未定,新近的讨论似乎更倾向于将其分别为不同的两人[20]。然而,即使暾欲谷确实不是阿史德元珍,其出于阿史德部的可能性仍然相当之大,前述1中《高昌偰氏家传》曾载暾欲谷之女为毗伽可汗之可敦,于后突厥败亡时率众归唐,此事在唐书及同时期史料中也多有记载,颜鲁公之《康公神道碑》则记载如下:
   天宝元年,公与四男及西杀妻子、默啜之孙勃德支特勒、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伊然可汗小妻余塞匐、登利可汗女余烛公主及阿布思、阿史德等部落五千余帐,并驼马羊牛二十余万,款塞归朝。
其中阿布思为九姓铁勒之同罗部落,阿史德部落当即毗伽可汗正妻所属的暾欲谷家族所自出的蓝突厥后族阿史德部。这一推论与前述4中“小云石脱忽怜家族出自回纥阿史德部”的推论亦相契合。考暾欲谷约生于漠北薛延陀汗国覆亡之时[21],此后大漠南北全部纳入唐朝的统治,直至三十余年之后第二突厥汗国复兴,这也是暾欲谷“本中国人”的真实背景;而东突厥余部与薛延陀余部主体同处漠南,阿史德时健家族余部也被安排在薛延陀余部之中[22]。《旧唐书·列传第十七·李勣传》载:
   (贞观)二十年,延陀部落扰乱,诏勣将二百骑便发突厥兵讨击。至乌德鞬山,大战破之。其大首领梯真达于率众来降,其可汗咄摩支南窜于荒谷,遣通事舍人萧嗣业招慰部领,送于京师,碛北悉定。
其中“达于”为“达干”之讹;《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北狄》载:
   (显庆)五年,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候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含珠为冷陉道行军总管。
据此,则薛延陀余部中的回纥阿史德部与东突厥余部中的阿史德部很可能在此一时期已开始有所接触。其后,单于大都护府突厥叛乱余党骨咄禄、暾欲谷起事时,早期根据地在漠南的总材山及黑沙[23],亦曾招集附近的薛延陀余部[24],其中的回纥阿史德氏可能即于此时纳入暾欲谷帐下,从而与突厥阿史德氏合流,至漠北第二回纥汗国时期,色楞格河流域的阿史德氏余部遂宗暾欲谷为祖,这大约便是后世高昌偰氏家族托为暾欲谷后裔的主要渊源之一。

————————
[1]欧阳玄:《高昌偰氏家传》,《圭斋文集》卷11,四部丛刊,页106。《元史》卷124《岳璘帖穆尔传》作“仳理伽普华”。
[2]欧阳玄:《高昌偰氏家传》,《圭斋文集》卷11,四部丛刊,页106。
[3]萧启庆:《蒙元时代高昌偰氏的仕宦与汉化》,《元朝史新论》,台北:允晨文化,1999年。
[4]欧阳玄:《高昌偰氏家传》,《圭斋文集》卷11,四部丛刊,页105-106。
[5]赡思:《哈珊神道碑》,《常山贞石志》卷21,转引自《中国回族金石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页566-567。
[6]黄溍:《亦辇真公神道碑》,《金华黄先生文集》卷24,四部丛刊,页240。
[7]“小云石/小云失/写云赤”与1中岳璘帖穆尔之孙“偰文质”为同名异译,回鹘语原文seawinch,意为“喜悦”,是回鹘/畏兀儿人常用名字之一,偰文质之弟名“越伦质”,回鹘语原文eogreunch,意为“高兴”,与seawinch正好配对,也是回鹘/畏兀儿人常用名字之一,参见葛玛丽《古代突厥语语法》中字典及萧启庆:《蒙元时代高昌偰氏的仕宦与汉化》,《元朝史新论》,台北:允晨文化,1999年,页281。
[8]“吾鲁/兀鲁”回鹘语原文ulugh,意为“大”,“阿乌只/爱兀赤”回鹘语原文ayghuchei,意为“谋臣,发言人”,参见葛玛丽(A. von Gabain)《古代突厥语语法》中字典。
[9]林梅村:《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页310-314。
[10]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济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页62。
[11]拉施特:《史集》,余大钧、周建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页239-241。
[12]《辽史》卷30载:“(大石)先遗书回鹘王毕勒哥曰:‘昔我太祖皇帝北征,过卜古罕城,即遣使至甘州,……’”
[13]田卫疆:《“卜古可汗传说”史实解析——一把打开高昌回鹘史研究之门的钥匙》,《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
[14]屠寄《蒙兀儿史记》卷四五云:“写云赤笃忽璘亦畏兀儿人。与岳璘帖穆尔同出暾欲谷之后。父的斤必里杰提,犹华言智福大相,写云赤笃忽璘仕其国为吾鲁爱兀赤,犹华言大臣也。”其看法与本文相同。
[15]白寿彝:《中国伊斯兰史存稿》,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页284-285。
[16]参见:刘迎胜:《元宪宗朝的察合台兀鲁思》,《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第1期。还可参见:热依汗·卡德尔:《对湖南常德桃源维吾尔族高昌先祖哈勒的几点考释》,网址:http://www.eurasianhistory.com/data/articles/a02/1598.html
[17]萧启庆:《蒙元时代高昌偰氏的仕宦与汉化》,《元朝史新论》,台北:允晨文化,1999年。
[18]欧阳玄:《高昌偰氏家传》,载《圭斋文集》卷11,四部丛刊,页105-106。
[19]护雅夫:《突厥的国家构造》,《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九),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20]罗新:《再说暾欲谷其人》,《文史》2006年第3期。
[21]路易·巴赞:《突厥历法研究》,耿昇译,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页223。
[22]段连勤:《隋唐时期的薛延陀》,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页123-130。
[23]芮传明:《古突厥碑铭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1-26。
[24]之前阿史那伏念叛乱时,即有薛延陀部落西行前往投靠,事见《册府元龟》卷443;后突厥立国之后的默啜末年混乱时期,亦有薛延陀部落南下降唐,事见《册府元龟》卷974。

  最后修改于 2014-01-15 09:53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