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祖籍及太姜母家在哪里?

2014-03-17 15:37 阅读(?)评论(0)

历来对太公望的籍贯有不同说法,难得其详,根据史料进行一下梳理推证。

    太公望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史记》“太公东海上人。”;《孟子离娄上》“太公辟纣,居东之滨。” 《水经·齐乘》“州东百六里有东吕乡,棘津在邪曲,太公望出。”《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河内汲人也。”;《竹书纪年》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国语》“齐、许、申、吕由太姜”;《列女传·母仪传》:“太姜者,王季之母,有台(或曰吕)氏之女。大王娶以为妃。生泰伯、仲雍、王季。贞顺率导,靡有过失。大王谋事迁徙,必与太姜。君子谓大姜广于德教。”《周语》记载太姜之侄逢公,逢伯陵之后,则太姜亦为逢伯陵后,齐、许、申、吕皆为太姜母家,则太公望亦系伯陵之后,或系伯陵堂房子孙,太姜为姜姓女,有邰氏,则太姜母家在邰,即今武功西南一带,太姜出自逢国,逢亦应在邰,即武功西南一带。太王是豳人,地在陕西旬邑县一带,如果当时逢国在山东之齐(临淄),就当时交通情况,二者是通婚是很难的。逢国当时应在陕西渭水流域,就在周之丰镐一带呢?而武功(邰)一带近丰邑,或许丰即逢,二者必有关联。《诗经》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古公在豳时,未有妻室,迁至岐下,才等到太姜,来此相宅。这也能推知太姜母家不远,才能来此相宅。(按:相宅,男女定亲前女方到男方家考察,此风至今犹存,称之“相门户”)或许逢国系四岳一支后裔,与太公望同祖四岳,或系太姜近支亲属,太公望可能是太姜的母家堂房子孙,太公出自申、吕支庶子孙,商代末期的申在骊山一带,总之四岳后裔居于邰、居于申(骊山)。太姜出于邰,太公出于申吕,邰、申本系一支,太公必系申(骊山蓝田一带)人,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或许投靠已被封在齐之逢公;太公曾为纣臣,居于朝歌,或在朝歌时家于汲,后亦称汲人。总之太公出生地必在邰(武功)不远处,我以为在申(临潼骊山、蓝田一带),后曾在汲县居住,故称汲人,当时在朝歌为下大夫之职,更后见纣王无道,投奔堂房叔伯逢公(逢公系太姜之侄,太公系文王之亲家,则太姜长太公两辈,为其祖姑,逢公系太公之堂房叔伯。),避地东海,故亦称东海上人。   

    王献唐《炎黄始祖文化考》记载伯陵、封钜、祝庸(即祝融)系器子;《绎史》逢伯陵在祝融后;《山海经》为炎帝之孙伯陵;器子伯陵与炎帝之孙伯陵正系同一人,而与逢伯陵并非一人,逢伯陵系殷诸侯。《路史》以为逢在开封逢泽。凌夷亦作陵夷、凌迟,陵即夷,迟亦夷,陵亦迟,字义皆有杀戮之意,又有词作迟夷,伯陵或系伯夷?后代传写之故,伯夷作伯陵。如此则逢伯陵或系伯夷,本即封吕之四岳,亦或系太岳伯夷之后,正和太公同出。

    逢公,伯陵之后。伯陵曾居逢,其后裔亦有以此为氏者,即逢公,太姜之侄,约在殷商武乙、文丁之时,与王季同代,系姑表昆弟。逢系殷商诸侯,封于齐,则系商代晚期,太姜为王季之母,在商后武乙之时,逢公被封于齐地,仍称逢,逢原不在齐。则逢公封于齐,仍称逢公,且原来居地为逢;或逢公不居逢,其祖先伯陵封逢,而仍其祖姓而已;抑或逢公原居逢在陕西,称逢公,其祖伯陵因其后封逢,后人亦称其为逢伯陵。封齐者系逢公,太姜之侄,逢必自陕之武功(邰)一带,在商王武乙时期封到开封逢泽或者封到山东临淄一带。《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昔爽鸠氏居之,季则因之,有逄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王因之。”《国语·周语》韦昭说:“逄公,伯陵之后、太姜之侄,殷之诸侯,封于齐地。”《国语》:“我姬氏出自天鼋........则我皇妣太姜之侄,伯陵之后逢公之所凭神也,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铭文载成王时期,周公“征伐东夷,丰伯、薄姑咸裁”。齐地本为逢公地,商末周初为薄姑占领,从传世铜器铭文来看丰伯和原逢公地(即薄姑)亦紧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山东济阳姜集乡刘台子墓地相继发现并发掘了几座西周时期墓葬,掘者对其年代与族属进行了考订,初步认定该墓地属文献所载姜姓逢国所有,即被薄姑侵占其故地后所迁之地,从出土铜器铭文看,至周穆王、共王时期,逢仍存在且与王室有婚嫁关系。近来济阳近邻的高青县陈庄也出土了丰国周代“丰启”作器,这个丰字显然是国名。高青县、济阳市二地相邻,从考古来看逢、丰亦相近。逢与丰是否一国,写法不同?根据这些文献及铜器铭文推测,逢国是商时山东旧国,被蒲姑氏取代后,在帝辛末期,逢国从临淄一带迁到了济阳。陕西之邰应即逢国,而陕西之丰亦近邰,从史实分析逢、丰地域很近;为何在陕西逢、丰紧邻,到了山东逢、丰还是紧邻,这个逢和丰是不是一回事,或许就是一回事,二者紧邻绝非偶然。

    总之,太姜母家在邰,即武功一带。太公之先四岳封于吕,在山西霍县一带,可能后来四岳后裔又回到邰;殷商时自邰封于申,至少在武乙时期,申已经在骊山一带立国,其亲族仍在邰,申、邰与秦、周皆曾联姻。太公生于申(骊山、蓝田一带),邰、申两地相近,两支近亲,故周兴“齐、许、申、吕由太姜”,只是许为太姜何属,未得其详。

参考商代地理与方国429页。逢国考、金文中所见商周逢国相关史实研究。

 

慢慢考证。

  最后修改于 2019-09-18 11:02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